【心得】少有人走的路:心智成熟的旅程

這本書在講的是自律、愛、心智成長、信仰、恩典等各個問題。主要在於心智的成長

自律

作者要求我們要做到 推遲滿足感、承擔責任、忠於事實、保持平衡 並細心理解其中道理。

我們其實早已得知何為推遲滿足感,又或稱延遲享受。最早可推至小時候,那時的我們總能聽到大人說:「去寫完功課再去玩手機」「完成家事後,才能看電視」「被完單字才能睡覺」這都是先苦後樂的道理,而自律就是基於這個道理去執行的。我很常聽到:「要怎麼自律?」其實我也不清楚,我只知道,自律使人充滿幹勁,他會義無反顧的完成他的任務。自從我有了平板、手機的四年級起,我就開始每天玩著諸如此類的 3C 產品,甚至連電視也不跟爸媽搶著看了。說實話,這樣的行為,早已打破了自律。自律是從小就該培養的東西,而父母正是傳遞自律的途徑。在出生不到一歲嬰兒的意識裡,不存在爸媽的形象,只知道這兩個人會不斷的出現在自己眼中,然後供給自己生活所需。因此父母是我們一生的依賴,我們從小就在他們身上學到所有行為,包含吵架方式、打掃方式、溝通方式等處理事務的能力。所以自律也不例外,它是需要被培養的,它能使我們面對問題。

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,乃是自律,缺少了這一環,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。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,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。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Page 18

而它關聯性較強的無非是爸媽的愛,爸媽的愛告訴我們:有他們在,我可以不怕前方恐懼,進而得到勇氣,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是被愛的,所以不怕被拋棄、遺棄,充滿著安全感。這安全感能讓我們面對問題、正視問題。

倘若沒有了愛,那我們面對世界會變得恐懼、不敢面對,導致常常逃避問題,把問題把在一旁,時常提醒自己要解決它,但都是以不想弄、懶得弄、今天好累不想做、之後有時間再弄作為結尾。

美國開國先哲本傑明.富蘭克林說過:「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。」面對問題,聰明者不因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,而是迎上前去,直至將其戰勝為止。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Page 19

作者還提到人生的意義是甚麼,也正如他所說:許多人應該都答不太出來。或許人生的意義就是遇到問題,然後解決問題,再遇到新的問題,繼續解決它,反覆無常,使我們意識裡得到了許多感悟並從問題中成長,或許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吧。

而作者特別將沒辦法自律多推究給父母親。通常爸媽面對孩子的不斷詢問後的反應總是不耐煩的說:「你再吵,我就不要你了」這種威脅會不斷出現在孩子的回憶裡,不斷重演,也包括我的過去,爸媽的責怪、罵聲,總能讓我重回當下的陰影裡揮之不去。但幸虧於那些慘不忍睹的記憶,我告誡自己:我不要成為和自己父母一樣的大人。至此之後,我總是一個人在房間度過自己和自己相處的時光,作業、課本似乎一動也沒動,因為我腦中出現太多畫面,根本沒有機會去想我還有甚麼事情沒做,就算想起自己還有一堆課業要顧,但每每還是沒辦法有那動力去學習,不斷的困住自己。

父母同樣是指揮官,其使命和管理企業一樣複雜。正像軍隊指揮官那樣,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束手無策,連續數月乃至數年都無任何舉措,只可一味拖延。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Page 37

我不怪罪於父母,他們的養育我感恩在心。若父母都不自律,我為甚麼還要與父母親計較,我若有能力自律,我大可不必大吵一架之後,委屈自己還打破家庭的平靜,說實話我不知道甚麼是錯甚麼是對,所謂的叛逆又是什麼,是我們的頂嘴還是與大人之間的爭吵,難道大人都是對的,我們都是錯的,或許並非如此。所以我再次告訴自己:要學會與自己和解,才能與家人和解,到現在我仍過意不去,明明是因為幫你抬瓶汽水,我覺得重所以才嘆口氣,你卻要說我:「你這甚麼態度!」現在才覺得我父親挺可笑的…未釐清事實真相,就血口噴人,我為何要受這委屈呢?我當時若有我現在的想法那有多好啊!我多恨我父親啊!所以即使爸媽沒有自律,我也要變的自律,才有辦法洗掉那些慘痛的經歷。這不是說大話,這位心理學作者接觸過的病人,即變成年了,也沒有能力自律,我同意它所說的。

所以作者希望我們能學會的四個要素

  1. 推遲滿足感
  2. 承擔責任
  3. 忠於事實
  4. 保持平衡

我也大都能理解了。